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思维方法探析

    陈再生;邹剑平;

    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以科学思维方法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蕴涵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体现为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擘画作风建设全局、以鉴往知来的历史思维探寻党的作风建设规律、以科学缜密的辩证思维把握党的作风建设多重关系、以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汇聚党的作风建设合力、以居安思危的底线思维构筑党的作风建设保障。这些思维方法紧密联系、相融并济,共同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思想伟力和实践动力,对于深刻认识、把握和理解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历史必然性和实践指向性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2025年05期 No.17 1-1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时代党内主题教育:现实依据、运行机理与经验启示

    杜清;

    新时代党内主题教育作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实践,其现实依据体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自觉、自我革命推进从严治党的实践需求、提升党的领导力与执政能力的战略需要三重维度。通过构建“总要求引领、高位统筹联动、分类施策协同、闭环监督倒逼”的运行机制,实现目标导向、组织保障、方法创新与效能转化的有机统一。实践经验表明,必须坚持理论强党筑牢思想根基,恪守人民至上厚植执政基础,推动守正创新构建整改长效机制,强化制度主线实现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频共振,运用系统观念提升教育实践整体效能。这一实践为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完善自我革命制度体系提供了方法论支撑,展现了中国特色政党治理的原创贡献,对新时代党内教育创新及自我革命深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5年05期 No.17 12-22+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长征历史与长征文化研究

  • 毛泽东论长征述评

    李泽泉;

    毛泽东对长征的论述意蕴深厚。首先,从长征是历史纪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和播种机、长征使党积累了宝贵的革命经验、长征锻造了党和红军等五方面揭示了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其次,从党的正确领导、走好群众路线以及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斗志等三方面总结了长征胜利的深刻原因。最后,从党的整个事业犹如万里长征、党的整个事业前行过程中每一阶段都是新的长征、革命胜利后无论哪个阶段的新长征都需要发扬当年红军长征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等三方面阐发了长征的时代含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领导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长征的时代含义的论述,为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指明了方向。

    2025年05期 No.17 23-3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危机应对与权威塑造:遵义会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探究

    王洪树;姜坤鹏;

    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的党中央权威削弱、集体领导原则空置以及党内团结统一受损等严峻挑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仅重新确立了党中央的集体领导原则、明确了党内领导核心,还加强了中央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全军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使红军转危为安,为全党实现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统一和团结奠定了坚实基础,彰显了具有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的遵义会议精神。新时代新征程,全党更需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并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以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保障,确保全党步调一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

    2025年05期 No.17 34-48+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1935—1937年遵义会议和扎西会议的精神在红军中的传播路径考释

    车辚;廖蕾蕾;

    通过对档案文献、回忆录、长征日记等第一手史料的梳理分析,发现遵义会议和扎西会议的基本信息、决议、命令、精神等在红军中主要是通过会议、命令、布告、文件、口头等方式传达,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坚决彻底,红四方面军则受张国焘分裂主义思想影响传达贯彻不力,红二十五军、陕北红军则因为战斗、转移、通信手段等原因直到与中央红军会师才知道会议消息。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党中央利用战斗间隙抓紧部队整训,广大干部战士系统学习贯彻遵义会议和扎西会议的精神以及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战略方针,为即将到来的抗日高潮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充分准备。

    2025年05期 No.17 4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伟大建党精神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 遵义会议精神的生成机理、内涵阐释与时代价值

    梁大伟;李慧;

    遵义会议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轫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滋养、生成于伟大建党精神的基因传承。遵义会议精神内蕴“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深刻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力量。新时代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对于铸就引领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开辟独立自主的正确发展道路、锤炼永葆生机的自我革命体系、凝聚团结奋斗的磅礴精神伟力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2025年05期 No.17 62-7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两弹一星”精神与科学家精神比较研究

    李建强;许世诚;张煜捷;

    基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整体性框架,文章聚焦“两弹一星”精神与科学家精神的历史定位和时代价值进行比较分析。文章认为二者作为精神谱系中科技领域的核心精神标识,分别以国家安全驱动与科技创新内生驱动为实践导向,共同诠释了“家国同构”伦理与“求真务实”方法论的精神内核。通过“两弹一星”工程集体攻关与科学家自主创新的典型案例分析,揭示二者在精神谱系中的互补性:前者以举国体制破解“卡脖子”困局,后者以长期主义夯实科技根基。二者协同推动中国科技事业从“站起来”向“强起来”跨越,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深层精神动力。

    2025年05期 No.17 7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红色基因库建设研究

  • 时空再现与具身实践:数字时代红色文化传播场景探析

    周子渊;

    在现代数字技术的变革和升级迭代中,新生代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随着数字时代信息传播途径、信息接受方式、知识获取方式的变化而改变。在人工智能、多模态模型、虚拟现实(包括AR/VR/MR/XR/ER等)、数字孪生、云计算、大数据、元宇宙等技术和场景交织在一起时,数字时代为我们建构红色文化传播场景的时空再现和具身实践提供了途径。

    2025年05期 No.17 8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党史党建研究

  • 抗日战争对日“最后一战”之考证

    李忠东;孙新;

    抗日战争战略大反攻决战阶段的对日“最后一战”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毛泽东发表的《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解读,首先明确指出对日“最后一战”为战略层面的总体作战,涵盖中国及世界范围的对日“最后一战”。在此基础上,从作战时间、作战性质和态势、作战对象、作战结局等维度对中国战场战役战斗意义上的“最后一战”诸种说法进行考证,如南阳会战、湘西会战时间早于其他战役,高邮战役是新四军对日“最后一战”,而认定发生于1945年12月27—31日的禹城大战是八路军对日“最后一战”,为战役战斗层面的中国对日“最后一战”。此外,在国际视野下,冲绳岛战役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对日“最后一战”,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及远东战役是苏军对日“最后一战”。

    2025年05期 No.17 9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长征学刊》2025年重点选题方向及投稿须知

    <正>一、重点选题方向(包括但不限于):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2.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3.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研究4.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90周年研究5.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红军长征及长征精神的论述研究6.长征中的事件与人物研究7.长征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8.国际视野下外国人看长征研究

    2025年05期 No.1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长征学刊》注释及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正>一、注释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介绍或者补充说明的文字,采用页下注方式。注释序号用(1)(2)(3)……标识,每页重新编号。二、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置于文后,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在正文中作上标,并与文后的参考文献一一对应。同一文献多次引用时,标号及页码可合注。具体著录规范如下:(一)著作(1)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示例:徐向前;《历史的回顾》,解放军出版社,2016年版,第261页。

    2025年05期 No.17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