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新生;
中央红军长征中的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得意”在哪里?本文经过分析认为:四渡赤水的战略目的在于摆脱40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掌握战略转移的主动权。毛泽东根据川滇黔地区的地理环境与敌情特点,制定高度的运动战战术方针;摸透蒋介石心理和作战意图,使其围歼中央红军的计划屡遭落空;精准把握“打”与“走”,以没有多大伤亡代价,达到了摆脱敌人前堵后追的战略目的,为此后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取得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四渡赤水战役,发展了中央苏区前四次反“围剿”的战略战术,创造了中国近代战争史上精彩绝伦的经典战例。
2025年03期 No.15 33-4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可可;王茹;唐洪森;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经共产国际同意,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主力红军先行突围至湖南,创建新的苏区。为此,派出红六、红七军团为先遣队,分别从中央苏区以东、以西两个方向突围远征,执行探路、调敌、侦察、破交和宣传等任务。这两支小型军团不负众望,千里迂回曲折,历经百战,分别在黔东、赣东北与红二军团、红十军会师。尔后红二、红六军团共同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组建红二方面军,接续长征胜利抵达陕北;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组红十军团,挺进皖南、浙西,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旗帜,最终兵败怀玉山区,全军团损失殆尽。这两支先遣队竭尽全力执行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所赋予的战略性任务,忠诚履行责任,深刻体现了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
2025年03期 No.15 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昌联;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大凉山,为渡过大渡河北上,派出部分红军佯攻大树堡,吸引、迷惑并钳制国民党重兵,策应中央红军主力部队渡河。佯攻部队借助中共冕宁地下党组织提供的及时有效的关键情报,采取改道并分兵的灵活战术,依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使中央红军主力成功避开了同国民党强敌正面作战的危险,策应并掩护红军主力强渡大渡河,为中央红军胜利夺取泸定桥赢得了主动。佯攻大树堡成为整个大渡河战役获胜的重要因素。
2025年03期 No.15 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八足林青;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的“大渡河布防”,赢得了“大渡河会战”~((1))的辉煌胜利。“大渡河会战”是红军长征的精彩篇章,其成功的秘诀在哪里?胜利的根源是什么?这是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也容易产生一些疑问。中央红军“大渡河会战”胜利90周年之际,全面解析这个历史关键和人们关注的问题,深刻分析红军取得“大渡河会战”胜利的各种因素,有助于我们写好这段光辉历史,讲好这段精彩故事,更能有力地批驳川军“放水论”。本文在历史文献记述和其他佐证材料论证基础之上,作者利用熟悉当地风土地理的优势多次现场考察,对红军赢得“大渡河会战”的制胜因素作出综合解析。
2025年03期 No.15 6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